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常见问题
JC型转矩转速传感器精度等级如何划分?
按JB/T6876-93标准JC型传感器按扭矩测量精度分0.1级和0.2级。其中0.1 级静标定误差为±0.1%FS,0.2级静标定误差为±0.2%FS的传感器。
JC型传感器能测静扭矩吗?
能。只需将传感器输出端轴固定,启动传感器上小电机,即可进行静态扭矩测量,例如电机的堵转扭矩即可用此方法测量。但要注意其静态冲击扭矩不可大于300%额定扭矩。
JC型传感器的过载能力有多大?
JC型传感器保证精度测量范围为120%额定扭矩,允许瞬时冲击而不会损坏的范围为300%额定扭矩。
如一台500N.m传感器,加载到200N.m以上时,扭矩显示反而下跌,为什么?
传感器的初始相位改变(变大),用扭矩仪测相位的功能测出传感的初始相位,将发现与其出厂记录的初始相位角有较大变化(变大),其原因:
1、内齿松动
2、冲击扭矩过大引起的弹性轴变形后不能恢复,建议返厂修理。
采用何种负载方式为好?
JC型扭矩传感器为传递型测功仪器,它只传递扭矩(功率),而不吸收扭矩(功率),因此JC型传感器必须安装在动力和负载之间。负载的方式很多,要根据用户的需要加以选择,一般有水力测功机、电力测功机、电涡流测功机、发电机、磁粉制动器、液压加载器等等。齿轮箱行业一般采用电力测功机、电涡流测功机、交(直)流发电机等,或者采用机械加载器,液压加载器等组成机械封闭反馈式试验台架和采用发电机的电封闭式试验台架等。
JC型传感器与动力和负载之间以什么样的连接方式为好?
应该尽量的避免由于连接给传感器弹性轴带来附加的力矩(弯曲)。因此,传感器与动力和负载之间的连接方式应该尽可能采用弹性或柔性连接,在小功率的情况下一般建议采用尼龙绳连接,在大功率的情况下可采用弹性柱销或高弹性联轴器为好。
尼龙绳连接应注意什么问题?
所谓尼龙绳连接即在联轴器上均匀地打上若干个孔,安装时用尼龙绳来回穿捆,最后打结固定即可,此种方法简单、方便,对安装同轴度要求稍低,但要注意联轴器上的过绳孔要倒大角度并用油石打光,否则将引起尼龙绳切断;联轴器之间要有一定间隙,最好中心处划凹并用滚珠隔开,以免转动时由于同轴度不好而互相挤碰;尼龙绳粗细可视扭矩大小而定,一般用φ6~φ12mm的即可;尼龙绳最好不要选用多股绞合的,而选用分股平行组合外加护罩的一种。
传感器上的连轴器能用榔头敲进去吗?
千万不能,尤其是小扭矩传感器。否则会引起传感器轴间松动,导致测量数据跳动,零点不稳。
传感器、负载能不在一条直线上安装吗?
可以。但要采取措施,避免因为传动转弯造成传感器弹性轴承受弯矩,例如可以采用双轴承支座作为转弯的连接以避免弯曲传递给传感器弹性轴等方法。
发动机功率修正系数的说明
众所周知的同一台发动机在不同的进气状态有不同的功率输出,为了同一个标准衡量一台发动机的功率输出或者方便用户知晓在甲方进气状态下生产的发动机到乙方进气状态下能输出多大功率,那么国家标准就出台这么一项规定:将发动机输出功率都修正到“标准环境进气状况”下,这就出来了一个功率修正系数,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比较就有同一个统一的标准。具体解释如下:
进气状况是发动机运行地点的环境大气进气压力、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大气压力低、大气温度升高和相对湿度大时,吸入气缸的干空气量减少,发动机功率会下降;反之,发动机功率上升。即同一台发动机在不同的进气状况下使用性能差别很大。
例如一:290柴油机,在14℃时比39.5℃时功率高13%,耗油率低2.6%。
例如二:同温湿度情况下在大同生产的发动机在海上或平原上实际输出的功率就要比在大同试验室输出的功率要高,因为海上或平原上的海拔低大气压力高。
为使功率标定不致混乱,产品质量有统一的检验和比较标准。在GB1105.1-87、GB/T18297-2001、GB/T21404-2008等标准中,规定了标准环境进气状况,并给出了大气进气状况下的功率试验结果换算成标准环境进气状况下的功率修正值的方法。
标准环境进气状况(所有标准)
大气压力 P0 =100k Pa (750mmHg),大气温度(进气温度) T0 =298K(25℃)
水蒸气分压力 Pswo =1k Pa (7.55mmHg),,干空气压力 Pso =99k Pa (742.55mmHg)。
可调油量法修正公式(2001标准)
当发动机需要在不同于标准基准状况下运转,并且需要将功率和油耗率输出调整到标准基准状况下,请使用下面的公式:
Peo=Ka×Pe Peo:修正功率;Pe:实测功率;Ka:修正系数
geo=β×ge geo:修正油耗率;ge:实测油耗率;β:修正系数
Ka=1/α
β=α/K
α=K+0.7×(K-1) ×(1/ηm-1)
K=((Pa- a×Pw)/(100-a×1))m×(298 / (ta+273))n×(298/(tc+273))s
Pa:大气压力,kPa;Pw:水蒸气分压,kPa;ta:环境温度,℃;
tc:中冷器冷却介质进口温度,℃。
ηm:机械效率,如无明确要求,设为0.8。
Pw=φ×Psw;φ:相对湿度;Psw:ta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压。
a,m,n,s按发动机的状况的定义如下表:
发动机类型 |
工作条件 |
a |
m |
n |
s |
|
压燃式柴油机或双燃料发动机 |
非涡轮增压 |
功率受过量空气不足限制 |
1 |
1 |
0.75 |
0 |
功率受热力原因限制 |
0 |
1 |
1 |
0 |
||
涡轮增压无中冷器 |
低速或中速 |
0 |
0.7 |
2 |
0 |
|
涡轮增压有中冷器 |
四冲程发动机 |
0 |
0.7 |
1.2 |
1 |
|
气体燃料的火花点燃式发动机 |
非涡轮增压 |
|
1 |
0.86 |
0.55 |
0 |
涡轮增压有中冷器 |
低速或中速四冲程发动机 |
0 |
0.57 |
0.55 |
1.75 |
|
液体燃料的火花点燃式发动机 |
自然吸气 |
|
1 |
1 |
0.5 |
0 |
3、等油量法修正公式(2001标准和2008标准)
适应发动机:往复式内燃机(火花塞点燃式或压燃式发动机),旋转活塞式发动机(不包括自由活塞式发动机)。
此功率修正方法用于确定将试验环境状况下测得的功率,通过计算,修正到标准基准状况下的功率使用。
试验大气状况应该在下列范围内:
大气温度:15℃~35℃(火花塞点燃式);10℃~40℃(压燃式柴油发动机)。
干空气压:90kPa~110kPa。
Peo:修正到标准基准状况下的功率代码
Pe:试验环境状况下测得的功率代码
2.2.1 对于自然吸气和增压(带和不带增压中冷)火花点燃式发动机,其功率修正系数使用下面的公式:
Peo=αa*Pe
αa= (99 / (Pa-Pw))m ×( (ta+273)/298) n
m=1.2,n=0.6
此公式适应于化油器式或电控点燃式的发动机(在不同进气状态下空燃比基本不变)。
此类型的燃油消耗率不修正,系数αa在0.96~1.06之间,超出范围,应标注实际环境状况。
2.2.2 对预调定燃料设定值的压燃式柴油发动机,其功率修正系数使用下面的公式:
Peo=αc*Pe
geo=β×ge β=1/αc
αc=(fa)fm
fa = (99/( Pa-Pw))m ×( (ta+273)/298) n
m,n的值
对于非增压自然吸气或机械增压发动机:m=1.0,n=0.7。
对于不带中冷器或带气气中冷器的涡轮增压发动机:m=0.7,n=1.2。
对于带气液中冷器的涡轮增压发动机:m=0.7,n=0.7。(2001标准中m=1.0)
fm=0.036*q/r - 1.14
四冲程柴油机:q=(Gf*106)/ (30*n*V)
二冲程柴油机:q=(Gf*106)/ (60*n*V)
Gf: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量。
n:发动机转速。
V:发动机排量
r:增压比,非增压=1。r=P0/P
P0:增压器的压气机出口绝对压力
P:进气总压力
当q/r<37.2,fm=0.2;当q/r>65,fm=1.2。
注:此修正仅适用于0.96≤α≤1.06,若超出范围,应在试验报告中确切说明实际试验的环境状况。
对此类发动机,全负荷下燃油消耗率修正;部分负荷燃油消耗率一般不修正。
2008标准中,对于不包含在2.2.1和2.2.2中的发动机类型,在实际环境状况下,若空气密度与标准环境下差异不大于±2%,可取修正系数=1,否则标注实际环境状况。
对所有的修正方法,当发动机进气口有进气温度传感器时,在计算时,用“进气温度”替代环境温度。
在湘仪软件参数中,请将环境参数命名为“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大气压力”,方便程序计算修正系数。
0~50℃下的饱和水蒸气压: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0.6108 |
0.6566 |
0.7054 |
0.7592 |
0.8129 |
0.8738 |
0.9346 |
1.003 |
1.072 |
1.150 |
1 |
1.227 |
1.315 |
1.402 |
1.500 |
1.597 |
1.707 |
1.817 |
1.940 |
2.063 |
2.200 |
2 |
2.337 |
2.490 |
2.642 |
2.812 |
2.982 |
3.171 |
3.360 |
3.570 |
3.779 |
4.011 |
3 |
4.242 |
4.518 |
4.794 |
5.070 |
5.346 |
5.622 |
5.973 |
6.324 |
6.675 |
7.024 |
4 |
7.375 |
7.816 |
8.258 |
8.699 |
9.141 |
9.582 |
10.13 |
10.68 |
11.23 |
11.78 |
5 |
12.34 |
|
|
|
|
|
|
|
|
|